——沈百峰《活力》序
□陈根生
我和沈百峰同志本不相识,市长寿研究会组织的活动中有过交集,但他是退休教师,我也是退休教师,共同吃粉笔灰的日子把我们联系起来,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承他几次邀我为他的新书《活力》作序,我自问自己的优势不也就是一个“老”字么,比他痴长几岁,比他多写几篇“狗脚板”,一个老人凭什么拒绝另一个老人的盛情和诚意?
我读《活力》,面前徐徐展开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活力》一书贯穿沈百峰的学生时代,军旅生活,教学岗位,退休之后;可以说沈百峰的一生是与文字结缘的一生,是因文字而精彩的一生。
我发现无论军营里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小故事,还是在教坛里见刊于《扬子晚报·文艺副刊》的篇什,无论在老年机构办公桌上的思考,还是在深夜的灯光下挥笔创作大气磅礴的诗朗诵,沈百峰总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干好一行,爱一行就用文字表达胸中汹涌的赤诚和激情,从而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
我们江海平原已进入“强富美高”小康生活,退休之后的常态是打打门球,渳渳小酒,春夏秋冬一晃也就过去了,尽情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嘛;但人各有志,沈百峰有自己的追求,他只觉得时间不够用,如他的肺腑之言:“有的是青春活力,坚韧毅力和奋斗精神”,“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有人说退休之日就是第二春之始,沈百峰退休后的文字远比退休前量多质高,绝对能称“梅开二度”,使他的夕阳更加灿烂绚丽。
我读《活力》,还觉得这是一束珍贵的长寿研究成果。
其实沈百峰还有一份贡献我们也是不能忘记的。2020年沈百峰出了一本《峰染夕阳——夕阳红抒事集》,是集《如皋日报》“夕阳红”栏目下所发文字而成。这一回沈百峰又在《活力》中有这类题材的不同形式表达,说明沈百峰心目中魂牵梦萦的主题之一是家乡如皋的独特长寿现象。
记得2002年编辑的《如皋长寿研究文萃》(第一册、第二册)里关于百岁老人的介绍还停留在填写履历表式的,远远达不到人们认知的期盼。20年后,看沈百峰的文字,既写期颐寿星,也写耄耋老人,详详细细,原原本本,鲜活生动,读起来就有意思多了……老人家族的前世今生,老人生活的家庭生态,老人日常的精神状态,兴趣爱好,岂止如此,如皋的老干部局,养老服务机构,市长寿研究会,都可以从沈百峰文字里收获第一手资料,取得有用的参考价值。沈百峰写的决不是简单的新闻报道,他实际上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让长寿研究人员日后省却许多跑腿下基层的工夫。
有人问:世界长寿乡的长寿现象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我现在回答:沈百峰及其新着《活力》就是一个生动的注释,七十七岁还在孜孜不倦地写作,兴致勃勃地出书,其身体健康,其精神健旺,其心态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