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是如皋籍作家丁捷的一部反腐纪实文学。丁捷,如皋搬经人,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有名的中国校园作家。他现为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南通大学兼职教授。《追问》这部力作,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于我如巍巍高山,滔滔长河。“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因此我先认真阅读了书中首节《追问·危情记》,颇有感受。
现实往往比小说更为精彩。着者采用贴地而又简洁的语言,娓娓道来,向读者讲述了一段段令人警悟的官场往事:一个因为“重婚罪”被判刑两年的某市原副市长赵某,在刑满释放后,回忆了他与四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他的情感,颇为真实,又充满曲折,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像老首长、老战友用电筒砸击赵某,前后呼应;像初恋情人与妻子及两位婚后情人的对比,足以超乎小说家的想象。
不过作为纪实文学作品,故事出奇并不奇。就像写诗,只要有一句哲语妙言,能震撼读者的灵魂,这便是一首好诗。《追问·危情记》如果是一首具有讽刺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那么文中结尾留下震撼人的一段文字:
365bet足球比分“还有,他(赵某)间接害了不少同志。”涂书记说,“市长因为爱他的才能,也一直不太相信他会生活放荡到这个程度,所以遇有举报什么的,没有深究,在提拔重用上,没有把关,导致失察,被记过处分。政府副秘书长,还有开发区里他的好几个下属,都涉腐被抓。他被失察,他也失察别人,形成恶性循环。”我(丁捷)觉得,这类人制造了体制的裂缝。我把这个意见说出来,涂书记一拍腿,说,有道理。领导干部是体制链条里的重要环节,相当于一个零部件什么的,若干个零部件出问题,影响了机器高效运转,进而使一些人怀疑整个机器本身的质量。
对于赵某腐败的经验总结,丁捷一语中的,而且用了形象巧妙的比喻:这类人制造了体制的裂缝。体制链条中的零件——像赵某一样的官员,为何会“生锈”出问题,自然地引起了读者(包括那位与丁捷交流的西北某市纪委领导涂书记)的深思。从《追问·危情记》来看,酒色正是权力腐败的“催化剂”,不可小觑,足以使体制链条中的零件生锈,以致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