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闭
        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
        发表时间:2018-07-05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高校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

          《意见》指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要要求、贯彻落实团十八大精神的必然举措,是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度融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不断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

          《意见》明确了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坚持融入人才培养大局、坚持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坚持发挥第二课堂优势、坚持突出基层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并指出,要在2018年秋季学期,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实施。《意见》明确了该制度的主要工作内容,即要构建课程项目体系,紧紧围绕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文艺体育项目、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实习实训、技能特长培养等内容,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开放包容、协同育人,合理设计好课程项目体系。要构建记录评价体系,突出客观性、写实性、价值性、简便性,灵活采用记录式、学分式、综合式等评价方法,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情况进行描述性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记录。要构建数据信息体系,依托数据信息体系开展课程项目的发布、管理、评估,实现学生参与课程项目的记录、评价、认证,建立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及时更新的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机制。要构建动态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健全、多方参与、多级评价的共青团第二课堂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科学评估第二课堂育人成效。要构建价值应用体系,突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结果应用和价值发掘,推动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生在校期间评奖评优、升本推研、推优入党以及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等的重要依据。

          《意见》要求,要加强组织实施,各省级团委和教育部门要统筹做好工作指导、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各高校要把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牵引性重大举措,认真抓好落实。要加强资源保障,各省级团委、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要充分结合本地区实际,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设计实施提供必要支持和资源保障。要加强宣传推广,各省级团委和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广泛推介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载体,加强工作成果总结和分享传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立红)

        责任编辑:王 文宇
        【纠错】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