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宣言
幸福石庄镇,美在有一支把群众当亲人,持续发扬“5+2”、“白加黑”奉献精神,苦干实干的优秀党员干部队伍;美在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加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美在坚守生态红线,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小樱时装
突出农业惠民,促进百姓增收
13日,在石庄镇田歌家庭农场内,工人们有的施肥、有的除草、有的调节大棚里的湿度和温度,大伙儿忙得不亦乐乎。“天气好时,给果树透透气,增加光照;天气不好时,通过控制棚内温度,使果树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以此有效保障果实的品质。”负责调节温控系统的闫新国介绍说。
田歌家庭农场总投资500万元,主要种植葡萄、樱桃、冬桃、猕猴桃等优质水果,全部达产后,可年产葡萄220吨、冬桃200吨、樱桃40吨、猕猴桃25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同时可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100余人,是石庄镇深化农业富民战略,新实施的高端现代农业项目。
石庄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增 产增收”的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十二五”期间,是石庄镇农业发展最快、农村民生改善最明显、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完成项目农业投入8.9亿元,新增设施农业7200亩,培育365bet足球比分_mobile365体育投注备用_注册送365体育平台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其中南通市级龙头企业2家;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8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7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2.4%、13.9%。
实现农业发展的集聚化、高效化。当下,石庄镇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注重规划引领,精准定位农业发展,着力以王石线、蒲黄线和336省道沿线为重点,突出优势产业培育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依托“依港临江接靖江”的区位优势和等级公路纵横交错的路网格局,落户一批层次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放大优质果蔬、有机稻米、生态养殖、肠衣加工等农业骨干产业的规模效应。
眼下,漫步石庄镇农村,一座座新建的大棚整齐排列,一条条宽敞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一片片独特的农业示范园柳绿花红……这一切像如椽妙笔,挥写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恒盛设施农业园是石庄镇构成这幅现代农业发展生动画面的重要一笔。该项目一期重点发展优质西瓜、应时果蔬,二期重点发展黑塌菜、白萝卜、黄芽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该项目将深度调整农业结构,建成投产农业亩产效益将由1000元提升到 6000元。除此之外,石庄镇正推动思江村打造千亩设施农业园区,推动永兴社区、石南社区、石北社区、草张庄社区积极发展优质设施农业,实现现代农业项目扎堆落户。
抓当前,利长远。“十三五”开局之年,石庄镇力推现代农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今年目标新增设施农业900亩、特色产业700亩、有机农业 1000亩。依托336省道、王石线等交通干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有机种植等支撑产业。依托江中酿酒、温氏家禽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全托管”组织、农民合作社,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江中酿酒
聚焦生态建设,打造绿色环境
石庄镇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规模养殖场(户)达到618户,生猪存栏量3万头、家禽存栏量34万羽,培育了温氏家禽、华君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畜禽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强村富民步伐,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时下,该镇正在全镇推广“养殖场+沼气工程+大田利用”、“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和“粪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利用”模式,切实做到养殖布局合理、生产方式洁净、粪污利用有效,不断加快畜禽规模养殖的生态化进程。“以前养猪,都是图方便,粪便基本是直排河道,搞得邻里关系都很紧张”。华君生态养殖负责人薛华君介绍说,现在通过采取循环养殖模式,不仅把猪的粪便变废为宝、增加了效益,还保护了环境。
生态文明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石庄镇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动能转换,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形成以绿色转型为主线、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推进机制,把石庄建设成生态宜居、洁净优美的幸福家园。该镇先后获评“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创新型试点乡镇”、“南通市文明镇”、“南通市村庄环境整治先进乡镇”。
石庄镇永兴社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富民、田园风光、文明和谐”为理念,编制专项规划,深入推进环境改造提升、文化建设包装提升等工程,并积极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社区环境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升。“5、6年没回来啦,这次回来,村里真是大变样。路变宽了,河水变清了,大伙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永兴社区的深刻变化,令在外经商的蒋国祥大为惊喜。石庄镇注重城乡统筹,结合张杨园“中国传统村落”、永兴“水美村庄”等项目的实施,按照“康居村、美丽村、整洁村”标准,持续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让舒适宜人的村庄环境成为公共产品;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抓好道路景观绿化、河道驳坡绿化、小区公共绿化和庭院园林绿化,强化群众爱绿植绿意识培养,让增绿成为常态、护绿成为共识。
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有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石庄镇持续优化城乡环境,加强综合整治,重点推进烟兰寺河范家港河综合治理、农村河道整治、网簖清理和拆坝建桥(涵),着力形成“水韵悠长、绿意盎然”的水生态;加快城乡污水管网建设,严格实行雨污分流,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转率;大力开展畜禽粪污等面源污染治理,不断加大农作物秸秆“双禁”监管力度,倒逼实现秸秆、粪污等“废物”的能源化、资源化综合利用。
“坚决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战,让碧水蓝天成为环境新常态,着力打造工贸发达、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现代化特色城镇”进入“十三五”,石庄镇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石庄上持续发力,把巩固提升生态优势作为“良心政绩”,切实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加快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条线领导包干负责、成员单位协同合作”的责任体系,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由突击治理、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管护转变。
镇文体中心
注重文化传承,留住最美“乡愁”
如今,行走在石庄镇老街,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过往的人物和故事,有在龙游河上修造“凤鸣桥”的痴情男女,也有“登高望川陆”、“掇英泛美酒”的翰林学士,更有积善行医的石姓神医。石庄这种时光倒流的魔力,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千年古镇。
“借马石庄去,天寒晓出门。”北宋文学家苏过有诗《寄如皋叶尉》因被录入清刻《三希堂法帖》而广为流传,也从侧面彰显了江海古镇石庄的厚重历史。石庄镇,系古临江县旧址,东晋义熙七年(411年)与古如皋县(今如城街道)、古蒲涛县(今白蒲镇)同时置县,隶属南兖州,距今已有1600余年。临江县于南朝陈太建十一年(579年)沦于北周,撤县并入宁海县,故受六朝吴文化的熏染至深。长期以来,石庄地区先后隶属扬州、泰州管辖,使其深受淮扬文化的浸润。明、清两代有540年的历史设置石庄巡检司,当地建有城隍庙,由此可知其行政建制。清雍正二年(1724年),石庄行政管辖由泰州转为通州直隶州 (今南通市),始受江海文化的甄陶。吴文化、淮扬文化、江海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融合,形成了“历史悠久绵长,人文底蕴深厚”的叠加效应。
崇文尚教,是古镇石庄的人文传承。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理学先驱、教育家胡媛教育理念和实践泽及家乡如皋,石庄地区也深得其惠。明嘉靖三年(1524年)知县梁乔升在石庄设时雨社学,清同治七年(1868年)知县周际霖在石庄设正始义塾和竹岭文社,积淀了“文风传世、学风兴盛”的精神传统。其间,石庄先后设立私塾11家,东大街关帝庙更建有文昌阁,引领向学之风,故有儒雅传承、英才辈出。清末张謇按照“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邑人沙元炳闻风而起,在如皋创建了如皋师范学堂。流风所致,石庄有识之士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新学风气之先河,创办了石庄小学。建国后,历经沧桑的石庄小学于1950年秋季附设了两个初中补习班,后衍变发展成石庄初级中学,2007年升格为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
教育的兴盛,使石庄文风昌炽、人才济济,有“古邑一硕儒,名镇多才俊”的美誉。明末清初,享誉世界的戏剧理论始祖李渔在石庄成长,这方水土的浓厚文化底蕴造就了他的多才、多艺、多产,不但兼擅诗词文赋、小说、传奇、戏曲和美学,而且精通音乐、舞美、绘画、造园、编辑和出版等,一代风流才子被视为 “文坛巨匠”。从石庄小学走出的中国计算机科学先驱闵乃大,于1952年秋应华罗庚邀请,后在中科院数学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揭开了中国电子计算机研制的序幕。我国着名晶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闵乃本则是石庄闵氏书香门第的杰出代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发现者石明松更是甘于奉献、勇攀高峰,发明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水稻史上继矮化育种、杂交三系研究成功后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被追授“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
厚重的人文底蕴,敦朴的文脉积淀,值得倍加珍惜、传承弘扬。石庄镇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从强化规划引领着手,对重点区域和重大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打造活力充沛的文化强镇,擦亮文化品牌,奋力构筑在南通有位次、全省有影响的历史古镇、文化强镇。
美丽心语
石庄镇党委书记马军华:“十三五”期间石庄镇将坚持以全面转型、富民强镇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城乡统筹、生态引领、民生共享五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工贸发达、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强富美高”新石庄。记 者:顾忠兵 摄 影:邱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