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家庭农场,促进集约经营,实现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家庭农场是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日前,记者从江安镇获悉,截至目前,该镇共有家庭农场57家,其中粮食种植类24家、园艺类9家、畜禽类5家、水产类6家、种养结合类13家,累计经营面积近2万亩,98%的家庭农场实现了盈利,专业农场的粮食单产高出全镇平均水平3.2%。
新时家庭农场是江安镇引导企业采用种养循环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健康、生态的新型农业的典范。农场的葡萄园里,一排排葡萄架在阳光下整齐地列队;花卉苗木区内,造型独特、色彩绚丽的各种名贵花木让人心旷神怡;垂钓区内,垂钓爱好者们正坐在伞下享受着“风起钓丝斜”的闲适自在。农场主周学良不仅是一名种植行家,更是一位养殖“老手”。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粪污处理成为公司发展的一道难题,在技术、专家的建议之下,周学良将猪场中常年存栏的8500头生猪产生的粪污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清洁能源沼气、沼电,供应农场的运作,沼渣、沼液也作为有机肥料。在这样的整合规划之下,新时家庭农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标准化示范猪场——高效有机种植——休闲农业体验,开启了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
在一片220亩的泥鳅养殖场内,56个养殖池上面遮盖着绿色或白色的塑料网,三五成群的泥鳅在池塘中游弋,鸭鹅在水面上嬉戏,塘边的小草苍翠欲滴,恰似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农场里,农场主严循玉正忙活着给泥鳅喂食。
严循玉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泥鳅通”,得益于该镇开展的农民职业培训。江安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对农场主及从业人员进行专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培训,着力培育了一批懂经营、善创新、有技术的经营主体。2012年以来,累计培训职业农民3500人次,制作教学课件120个,发放专业教材3500本,印发讲义5000份、技术资料1.2万份,切实提高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如今同源家庭农场经过多年养殖杂交组合而成的“同源二号”泥鳅,因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病率强、易捕捞、饲料系数低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水产养殖市场的新宠,严循玉将农场办得风生水起。
除了培育先进典型,江安镇还积极组建了营销小组,加强与省内外农产品销售客商联系,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突出引导发展电子商务,组织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拓展农场的销售渠道,整合各级家庭农场优惠和扶持政策,加强宣传与对接,近年来,共争取省、市项目资金近300万元,促进了农场的进一步做大做强。□记者陈文瑶 通讯员石建海
记者感言:在开展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的工作中,江安镇通过培育先进典型,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职业培训等方式,使得农业产业更具特色、更具活力,让家庭农场实施后发生的改变“看得见”、实惠“摸得着”,从而带动了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队伍中来,实现了农民增收。